向部落老人致敬




















(照片中為盧朝鳳家屋,攝於2006)

以下摘自《向部落老人致敬--從魯凱族耆老盧朝鳳逝世談起》,
台邦‧撒沙勒, 文化視窗, No.40. 91/07

盧朝鳳1920年誕生在大武山下一個叫做達都古魯的部落,這個部落的人平均身高大約145公分左右,但他們的特色是力大無窮、跑步速度飛快且都很長壽。有人說這個部落的居民是台灣之謎小矮人的後裔,但事實已不可考。盧朝鳳一生經歷了前日本時期(日本人在1930年才到達好茶)、日據時期和國民政府統治三個階段,每一次政權更易,他所住的部落就被迫遷村。當部落被整編進入資本設會之後,大部分的族人選擇下山到都市謀生,但盧朝鳳遵從祖先遺訓,堅持根留家園,不願隨波逐流,也因他的堅持,而使他保有豐富的山林體驗和人生智慧

2000年夏天,我和台東師院劉炯錫教授在魯凱族好茶部落進行初步的民族誌田野調查,試圖從訪談老人的過程中找出民族生態學的線索。盧朝鳳是我們主要的訪談對象,年高八十歲的他,記憶力還相當驚人,隨意在他面前擺放任何中低高不同海拔的植物,他都能不假思索的說出植物的名稱、分佈地帶、特性和傳統的用途。碰到這樣的耆老,我們簡直挖到了寶!

為了把握良機,去年我們又針對他進行了更深入的訪談。我們將討論主題從一般性的文化語言比較,拉到地理空間和生態環境的傳統利用模式,結果從他身上得到了近三百個不同的地名以及好茶部落空間利用的分類知識。我們透過GIS地圖,針對這些地名進行了更深度的訪談,試圖從地名意義、資源分布、宗教信仰、社會制度面去理解一個傳統部落的生態歷史和公有財產機制的特性,而驚訝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竟然可以鉅細靡遺的道出每個地名的故事、意義、資源特性和它們之間的相關位置等。最後我們將訪談資料加以整合並完成了台灣初步的部落地圖,從傳統領域、神聖空間、資源利用、獵區制度等資料來模擬部落社會的民族生態學架構。原來我們打算進一步和這位部落學者合作,編撰民族動植物學和生態學辭典,以便介紹原住民的傳統生態智慧,可惜的是,盧朝鳳,這位可敬的部落耆老,今年(2002年)過世了。他的去世,不僅是魯凱族人的遺憾,也是台灣社會莫大的損失。


(照片中為盧朝鳳家屋,攝於2006)

作者:古茶步安同學會 at 09:45  

0 給意見:

張貼留言